我爹是山東人,
所以從小餐桌上就常出現麵餅類的食物。
以前我媽常笑我爸:“你不是山東人嗎,怎麼連饅頭都發不好”
不僅是饅頭包子,連韭菜盒子也是,皮都失敗收場,
不過餡料都是配得一極棒!
而且就算每回失敗,他們還是做的吃的很開心,
真是對樂天甜蜜的夫妻。
我可能遺傳我爹娘這種“豪邁”個性,
做菜全憑印象和感覺,也就是經驗,
總不可能每天炒個家常菜還要用小湯匙計較調味的多寡吧!
但這樣的隨性,是不能用在做西點上面,
尤其是需要發的東西 >"蔥油餅”!
我們家的蔥油餅跟外頭的不一樣唷,
不油不膩,皮Q有嚼勁,口感又紮實,
舉凡我們這棟的鄰居、親戚朋友,我的高中同學,
吃過都說讚!還老是慫恿我們去擺攤賣咧!
不過我爸年紀實在太大啦,還是自家做做解饞就好。
最近他受傷,身體不好,也懶得揉麵了,
但其實外面的又貴又不好吃,麵粉多便宜呀!
有天發現菜販送我太多把蔥,冰箱都快推滿了,
心血來潮,我就自己動手來做!
反正以前我爸揉餅我都在旁邊幫忙的!
不過詳細做法還是無法說得清楚,因為我是靠感覺的,
總之很簡單啦!
就是麵粉先用熱水燙麵,然後加冷水搓揉,
揉完後抹點油用保鮮膜蓋住放著醒麵,約30分鐘
醒完再拿出來揉,桿成一大片,抹上一層油,灑上蔥花和鹽,
再把它捲成一長條,切成小塊,頭尾捏緊,
把每一份桿成圓餅狀,就可以下鍋煎,完成啦!
記住途中要適時抹點手粉避免沾黏。
自家做的好處就是蔥可以無限加量!我還灑了點芝麻,
不過還是不像我爹做的,可能是麵粉太少,餅有點薄,
不過降一大片成本還不用5元唷!
麵粉真的很神奇,不論當主角或是當配角,
只要隨著水量不同,粉狀不同,添入的材料不一樣,
就能做出各種不同的料理耶!
重點是,還相當便宜,只是比較費工罷了,
要洗很多盤子餐具...。
我做了兩片,不過跟我爹做的比算是迷你尺寸。
做之前我先試探問了我爹:
“爸~你覺得怎樣的蔥油餅才算好吃!”
“要香,皮脆又有麵餅的嚼勁...”一副美食評論家的口吻。
至於成品嘛~他老人家是說還不錯囉!
夠香夠酥,就是皮薄了點,
不過要做到酥脆中又能有厚實Q勁感還真不簡單耶!
阿胖說是因為我爸不敢說不好吃 怕我以後罷工不煮
哼!真是很失禮厚,下次沒東西吃的就是你啦!
話說回來,
除了麵以外,阿胖一點都不喜歡吃這類的食物,
就像我不喜歡吃白米飯一樣,
這部分口味不合真是糟糕阿^.^"